2023-08-15    2023-08-15    825 字  2 分钟

今天主要整理一下现金流量附表中每一个项目的取数逻辑。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与利润表的净利润数据一致。

2、资产减值准备

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与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一致。

3、信用减值准备

与利润表的信用减值损失的金额一致。

4、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与账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发生额一致。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

分析填列,填列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反映的是投资、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财务费用;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经营票据贴现,我们认为是经营活动,除此外,基本为非经营活动。

8、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金额一致。

9、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期初存货价值-期末存货价值-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或者=期初存货账面原值-期末存货账面原值+期末存货跌价准备-期初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流动资产(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1、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期初数)+专项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费(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其他流动负债(期末数-期初数)+递延收益(期末数-期初数)+预计负债(期末数-期初数)

1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1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