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入门常识之企业内部控制
002-入门常识之年报格式准则
003-入门常识之Excel快捷键
004-审计新人如何入门,如何积累
005-审计师拿到未审报表如何分析
006-如何确定审计方式&如何分配重要性水平
007-审计调整&心理建设
008-八大审计三年,C 社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CPA 研习社)
009-审计调整原理与过程解析
010-审计资料清单的魔鬼细节
011-常见财务核算问题与审计调整事项
012-经常发生审计舞弊的领域和报表项目有哪些
013-财务造假的五种方式(马靖昊说会计)
014-如果怀疑企业财务造假,应最先核查哪个/哪几个会计科目(猫大叔的财会窝)
015-常见放飞机的手段与方法
016-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放了什么飞机被罚236万
017-审计过程中,有哪些看似普通但实际很重要的步骤
018-审计底稿中那些狗屁不通的审计说明(疯狂会计师)
019-不一样的审计,业务端出发的审计
020-IPO上市可行性自我诊断的六十条黄金法则(鹏拍)
021-相较审计|券商如何对制造业进行财务核查与风险揭示
022-如何开好一张审计底稿
023-货币资金审计要点
024-IPO董监高银行流水核查的魔鬼细节
025-神出鬼没不及体外循环资金
026-资产管理产品审计
027-交易性金融资产之理财产品审计要点
028-审计如何把往来函证控制完美(Audit Lancet)
029-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审计要点
030-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审计要点补充
031-应收账款审计要点
032-审计放飞机的重灾区:替代测试
033-如何通过预付账款实现财务造假(盈余管理)
034-预付款项(预付账款)审计要点
035-通过预付账款舞弊是如何做到的(审计话事人)
036-其他应收款审计要点
037-其他应收款审计底稿经验(一只注会喵)
038-存货审计概要
039-存货之发出商品审计要点
040-存货监盘案例
041-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审计要点
042-金融审计の发放贷款及垫款审计要点
043-其他流动资产审计概要
044-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要点
045-会计与税法沉淀:固定资产
046-固定资产审计要点
047-固定资产审计要点补充
048-在建工程审计要点
049-在建工程审计的魔鬼细节
050-如何通过在建工程虚增收入和利润(审计话事人)
051-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概要
052-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审计要点
053-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审计要点
05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要点
055-新租赁准则与递延所得税
056-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审计要点
057-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审计要点补充
058-应付票据审计要点
059-应付账款审计要点
060-IPO 案例:采购返利
061-应付职工薪酬审计要点
062-最强应付职工薪酬解析(Audit Lancet)
063-应交税费审计概要
064-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审计要点补充
065-其他流动负债审计要点
066-递延收益审计要点
067-递延收益如何进行审计(审计话事人)
068-彻底搞懂政府补助(Audit Lancet)
069-政府补助审计要点
070-经济责任审计写问题指南
071-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审计要点
072-专项储备审计要点
073-营业收入审计概要
074-跨期确认收入与审计截止测试(Audit Lancet)
075-IPO收入审计的外部视角
076-龙场悟道:营业收入
077-IPO 案例:返修比例较高,验收还有用否
078-营业成本审计要点
079-销售费用审计要点
080-管理费用审计要点
081-审计说明如何写出格调——以管理费用为例(Audit Lancet)
082-工会经费|专项审计
083-财务费用审计要点
084-利息资本化案例
085-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审计要点
086-研发费用审计要点补充
087-科创板问询与答复之研发费用
088-创业板问询与答复之研发费用
089-信用减值损失审计要点
090-营业外收入审计要点
091-营业外支出审计要点
092-所得税费用审计要点
093-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
094-审计如何答 Q
095-财务尽职调查核心思路
096-投资财务尽职调查会计科目注意事项
097-如何使用间接法(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098-特殊事项现金流
099-漫谈合并报表岗位(咸鱼小碎念)
100-合并报表之啥也没发生
101-合并报表之本期处置子公司
102-合并报表之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03 - 合并报表之抵交易
104-会计师、律师、投行谁最有可能搞砸一个 IPO 项目(鹏拍)
105-想去做 IPO 需要对财务和法律了解到什么程度
106-拥有审计背景的人才去券商投行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107-审计进阶的鸡汤与方法论
108-考证与做项目,孰轻孰重
109-审计信息化现状:时至今日还是体力活
110-审计信息化现状与 Excel
111-灰熊是如何运用会计手段做空蔚来
112-审计行业会好吗
113-审计这份工作真的有意义么
114-四大审计能让你学会什么,相较八大有哪些绝对优势
115-四大之外国内还有哪些较为突出的会计师事务所
116-如何选择相对靠谱的盲盒会计师事务所
117-证券所审计项目大致分类
118-超实用的事务所面试指南(啊肉的抽屉)
119-如何把审计实习打杂抽凭在简历中写出花来
120-转正申请怎么写出格调
121-辞职信怎么写出格调
122-情书怎么写出格调
123-人间理想的会计师事务所
124-事务所跑路|如何提高获得内审 offer 的几率(小职员谈内审)
125-为什么不太建议外审转内审抑或内控
126-36岁宝妈,大专学历,有初级财务会计和初级管理会计证,在财会行业还能有所发展吗
127-普通二本会计|审计|财管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128-要怎么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129-实务男神陈版主
130-非专业书籍推荐
2023-08-01    2023-08-01    1918 字  4 分钟

制造业存货有亿点点难,毕竟虚增存货=降低成本

倒不是因为诸如:了解、分析、处理进销存、计价测试、监盘、跌价测试、截止测试、细节测试这些规定动作一大堆

不全是因为其得细化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合同履约成本云云

插一嘴合同履约成本与存货的关系

对于一般性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存货。履行合同所发生的成本,实际上适用的是存货准则

合同履约成本,更多的适用于建筑施工和服务型企业,可以理解为取代了原建造合同准则使用的科目与原服务类公司使用的劳务成本等科目

切回来,难度有N,一是进销存混乱抑或没得进销存;二是成本核算有问题(是错的);三是跌价;四是账是账,实是实(在申报期之外,卡准一个时点,直接以盘盈盘亏的方式怼平,成本结转必然是有大问题的,让问题埋在垃圾时间是最简单的玩法)。。。

先说规定动作,了解啥

了解存货的一生,整个过程的“物”是怎么流转的,涉及哪些关键节点,涉及哪些原始单据(采购单、验收单、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等)

了解成本核算,如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展开细讲能唠几万字

了 解 产 品 , 了 解 产 品 的 工 艺 流 程 , 产 品 的 性 能 , 产 品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听着很虚,然不懂产品与行业,接下来的分析一定是人云亦云,底稿里记录的全是企业的解释,而非自己的认知

分析啥,无非余额构成与周转率的年度数据对比、同行业公司对比

若是存货的周转天数越来越大,可能是存货出现积压,瞅瞅是哪种商品积压导致的,考虑减值准备;也可能是企业趁原材料价格便宜,大量采购,这是没毛病的

如何处理进销存,这货是开存货底稿的基础,最重要的数据来源

进销存需要囊括:存货的名称和唯一的编码,及其期初、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这货有的话, 透视一下, 与科目余额表核对一致完事; 这货没有的话, 当场跑路。。。

如账龄一样,强套先进先出的逻辑,可以秒划一波库龄,常规划为一年以内+一年以上即可(诶,我这存货保质期总共才一年甚至不到)

计价测试,和折旧测算并无分别

先检查企业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在前后期保持一致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最为简单,直接在进销存之上拉公式,无需单独开底稿

( 期初金额+本期增加金额)/( 期初数量+本期增加数量)* 本期出库数量=本期出库金额,理就是这么个理,如 1+1=2 一般自然,四柱清册

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大差不差,然移动加权平均法只要收货就要计算一次,对于收发存很频繁的企业来说,工作量几何指数增长

不妨读读 CPA研习社的《如何从存货计价测试发现舞弊端倪》

先进先出法或者个别计价法,要咋搞,抱歉,得一个个搞,一般而言存货计价测试要达到存货余额及存货发出额的 70%+

监盘和函证一般平平无奇,却无比重要,一旦出事,必有污点可寻,加之这类重任一般都甩给实习生,临时工。。。

进销存换个表头,摇身一变就是存货盘点表(进销存里的存)

盘什么不是盘,原理上和现金盘点、长期资产盘点并无区别,一样抽样,一样双向,一样倒轧,一样拍照留念,一样签字盖章

原理一致,难度天差地别,垂直 50 米的油罐,地下 30 米的窖井,得下九洋捉鳖

(獐子岛的扇贝),得上九天揽月(马斯克的星链)

猪圈里狂放,牧场上流浪,商超中通宵,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繁重的任务在职场流浪

 

 

 

 

 

截止测试分为入库截止测试和出库截止测试,从账到单据抑或从单据到账,本质上是个抽凭的体力活,相较细节测试,无非是将选取样本的时间定死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来点重头戏,存货跌价测试,说一种实务中能凑合着出报告的搞法

如果企业已经在账上计提了跌价准备,获取其跌价准备明细表,看看这些跌价准备是由哪些产品的跌价构成的。。。

不管企业计提与否,对企业所有重要存货进行跌价测试,(企业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可以作为参考,,,将皮球踢回企业,停留于表面的复核把关也是一种搞法),以自己的测试结果为准进行调整

准则说: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就是企业账里的数, 可变现净值如何来,人人都知道这个公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税费-加工成本(直接销售时不用减加工成本)

售价如何取数:1 有合同的用合同价;2 没有签订合同的就用期后销售的最近一批产品的价格;3 如果期后没有出售,就用本期最近一次销售价格;4 本期也没有出库的,就用同类型产品的售价

销售费用如何取数:参考历史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估算税费如何取数:参考历史上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估算 精准么,不准,准的话,就不会有会计估计这一说了

规定动作这玩意想必每个底稿模板都自带,哪怕你没入行,随便下个公告,如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回复之核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