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审计” 发现违法违纪行为200条
100个典型“串标”迹象
100条常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指南
116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廉洁纪律行为清单
11类457项部门预算资金管理审计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152个常见财务内控问题及原因对照表
2018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审计结果
359项公司风险控制点梳理
7大类41个问题!上市公司2022年报审阅发现存在的典型会计处理问题
一、财政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七、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三、扶贫领域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三类20项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及对应整改措施清单
不相容职务清单
中央部门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中央部门单位2021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中央部门单位2022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九、公检法系统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二、高校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五、公立医院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五类220项企业审计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企业关键领域风险清单(65个)
企业审计问题清单:10类23个共性问题81个表现形式
八、企业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八项规定最新红线要求五大类45个方面
六、资源环境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医保违规主要问题汇总
十、行政事业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一、乡村振兴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乡村振兴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七、中央部门单位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清单
十三、社保基金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二、市县重点事项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十四、国外援贷款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合同风险防控的六类60个要点清单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审计5类383项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国企经营管理行为关键合规要求180条
国有企业审计发现常见问题问题及风险清单
地方高校审计发现的十大问题浅析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企业审计(2021年修订)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8个方面共368项清单
巡查审计常见36种违规问题及整改措施(案例)
工程审计问题负面清单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质量抽查主要问题汇总
建设项目审计常见24个问题及对策
投资审计的负面清单(11类23项)和审计事项清单(13类41项)
招投标管理专项审计调查情况报告
某审计厅100条常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指南
浙江外国语学院审计发现常见问题防范清单
相同经济业务审计6类318项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审计15类617项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经济业务审计6类318项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经济责任审计5类623项违法违规行为清单
节日发放津补贴及福利不能触碰的“10大类31种”红线全清单
行政事业单位十类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归类解释汇编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常见问题11个方面200个具体案例
行政事业单位常见财务管理问题清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55个问答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违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要点内容
违反支出预算管理法规行为审计清单(共97项)
集团公司审计:20方面39个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预算单位审计常见的60个问题
预算单位常见问题及审计方法、定性与处理汇编
高校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
2023-11-01    2023-11-01    31824 字  64 分钟

中央部门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审计署对43个中央部门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延伸审计了439家所属单位,共抽查财政拨款2314.33亿元(占31.44%)。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部门积极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89.08%,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具体见下表):

一、部门预算不够完整准确,少(多)报预算、代编预算等问题依然存在。

共涉及20个部门和98家所属单位、资金12.8亿元。其中,9个部门未将63家所属单位收支2.89亿元纳入年初预算;14个部门和93家所属单位未将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8.94亿元纳入年初预算;3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以同一项目等多申领预算1470.85万元;4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代编预算8250.9万元。

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

共涉及29个部门和176家所属单位、资金9.05亿元。

(一)“三公经费"等管理不严。

3个部门和28家所属单位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无偿占用下属单位车辆97辆,违规发放车补68.19万元;3家所属单位出国团组转嫁费用40.81万元。8个部门和13家所属单位无(超)计划召开会议1271个。8个部门和10家所属单位摊派或违规收(支)会议费1454.01万元。2个部门和17家所属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等5440.4万元。3家所属单位超标配备办公用房1489.63平方米,2个部门违规装修办公楼,涉及761.29万元。

(二)依托部门职能或行业资源违规收费。

7个部门和46家所属单位违规开展资质评审、评比表彰等,转嫁、摊派或收费3.92亿元;1个部门和15家所属单位通过出租期刊版面等获得收入5867.43万元。还有13家所属单位的190人违规投资入股企业,11人在行业协会等兼职或取酬5.85万元。

(三)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有禁不止。

一些部门抢在年底虚列预算支出,有9个部门和24家所属单位通过提前支付合同款等方式列支2.49亿元。还有10个部门和50个所属单位超预算超范围列支1.26亿元。

三、预算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政府采购方面,3个部门和7家所属单位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不完整,涉及7451.98万元;16个部门和37家所属单位存在未公开招标、违规转分包等问题,涉及5.71亿元。资金管理方面,3个部门和16家所属单位违规将577.16亿元账外存放、大额提现或出借理财等;18个部门和54家所属单位8.29亿元存量资金未按时清理或上缴;2个

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损失浪费5022.84万元。财务核算方面,10个部门和34家所属单位少计或未按时上缴收入20.4亿元;7个部门和27家所属单位6.85亿元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6个部门和19家所属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19.88亿元。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方面,17个部门和245家所属单位的587个项目绩效目标不完整、未细化或脱离实际;7个部门和57家所属单位的153个项目未按规定开展绩效评价或自评结果不真实、不准确。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不严格。

资产入账登记方面,62家单位22.11亿元资产和264.94万平方米土地、房产,因未办理产权登记等,造成账实不符。资产统筹调剂方面,69家单位的239.12万平方米房产、土地和价值7766.5万元的设备等长期闲置。资产出租(借)处置方面,39家单位未经审批出租出借资产,租金收入1.09亿元用于弥补日常经费等;8家单位自行变卖、报废或转让资产7.54亿元;17家单位无偿或低价出租出借资产;50家单位资产出租处置收入8566.4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2家所属单位未履行报批程序对外投资1250万元。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决算编报的完整性、科学性。二是加强预算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提高预算和财务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制度刚性约束。三是全面实

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收和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四是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筹和管理,减少闲置浪费。

各被审计单位正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具体整改情况由其适时向社会公告。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序号部门名称问题摘要
1国务院办公厅厅本级1个项目设置的绩效指标未涵盖项目主要实施内容,相关资金支出未能全面反映项目绩效情况。
2018年至2020年,厅本级1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未准确反映实际效果。
厅本级2019年的3个项目绩效自评依据不充分,未进行满意度调查即将满意度指标自评为满分。
至2020年底,厅本级2个基本建设项目资产未入账。
厅本级未将相关医疗补助收入555万元纳入预算。
至2020年底,厅本级1项经费余额52.24万元在往来科目核算,未纳入决算草案。
厅本级1个项目的收支134.08万元未纳入决算草案。
2外交部2016年至2020年底,部本级1个中央基建项目因前期论证不充分,无法按期开工,专项资金1090.3万元连年结转。
部本级6个项目设置绩效指标时,每个项目均存在重复设置预算执行有关指标的情况;7个项目在规模、内容、实施阶段等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了同一绩效目标,无法准确评价项目进展情况。
2006年以来,外交部对外出租房产租金收入2984.50万元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2020年200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未及时清理结余资金1519.84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外交学院等2个单位的56021.37万元资产和6处房产,未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所属1个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涉及金额86.47万元。
2018年,所属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将部分工程项目直接委托给该局下属企业实施,涉及金额248.74万元。
2009年和2018年,所属外交学院、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未经批准转让国有资产,涉及金额825.28万元。
3发展改革委至2020年底,委本级往来款项164.63万元长期未清理。
委本级1个项目政府采购程序不合规;1个项目2019年绩效自评和2020年绩效运行监控结果与实际完成情况不符。
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未将投资收益(预计)285万元编入预算。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国家节能中心未将3期培训班收支纳入预算,结余8.38万元一直留存在2家培训承办单位,其中2020年0.96万元。
2017年至2020年,所属机关服务中心2处房产对外出租未报财政部备案,租金收入102.73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其中2020年51.73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少计出借资金利息收入127.21万元,实际控制的2处资产未按规定进行清查登记和权属管理;所属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2项专利权未计入无形资产。
所属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违规出租1个刊号;2018年至2020年违规将1个期刊经济创收指标承包到编辑部。
所属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参股成立1家企业、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注销1家企业,均未按程序向财政部报批。
4教育部部本级代编所属中央电化教育馆5个项目预算597.6万元。
所属北京外国语大学未将下属网络教育学院利息收入17.72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北京外国语大学未将下属北外同文教育发展中心纳入预算管理。
所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个专项未统筹安排年度预算,导致2020年底结转资金520.71万元。
所属科技发展中心1个专项绩效评价仅设置1项产出指标。
所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个专项在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的情况下,部分指标自评满分。
所属科技发展中心在“高层次人才计划”专项资金中列支公用经费16.46万元。
所属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下属《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划拨资金30万元。
所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个会计科目核算不符合规定,涉及金额388.1万元,影响决算草案真实性。
2015年以来,所属北京外国语大学未经批准出租房产,其中2020年取得收入460.29万元。
所属北京外国语大学违规将282.65平方米房屋交由下属企业无偿使用。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教育报刊社5033.13万元固定资产未入账。
所属课程教材研究所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也未签订合同,直接对外支付印刷费53.26万元。
5科技部部本级年底向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突击拨款274万元;向所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转嫁会议费40.99万元;分拆合同规避公开招标320万元;1个项目未将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效益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5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未按期完成验收。
所属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利息收入691.52万元未纳入预算。所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上年结转资金653.15万元未纳入预算。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申报人员经费等883.8万元;在项目支出预算中编报基本支出45万元;未及时上交结余资金1543.09万元;扩大开支范围56.03万元;未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举办培训30次,涉及金额61.57万元,2次培训中工作人员人数超标;1997年已出售的原值6014.83万元房产仍未核销。
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未经批准,违规将办公用房(账面原值401.6万元)无偿出借给下属企业;未经批准且未公开招租即出租房产(账面原值2818.55万元)。所属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遥感中心等6家单位计划外召开933个会议,涉及金额1460.65万元。所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将承接的委托服务项目转包,涉及金额68万元;未及时确认核算2018年以前的收入1069.63万元。所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将本职工作对外委托,涉及金额10万元。
所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1999年已出售的原值757.76万元房产仍未核销;1套自有房屋(账面原值395.44万元)闲置1年以上。所属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未取得经营许可证即开展电信经营业务,2020年实现收入418.06万元。
所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3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未按期完成验收,1个事项的评审专家未按规定随机抽取、定期轮换;违规将189.03平方米办公用房无偿出借给下属企业。
所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下属企业往来款2871.19万元长期未清理。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及时注销已撤销的事业单位。所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2套自有房屋(账面原值306.6万元)闲置。
6工业和信息化部部本级将已撤销的预算项目作为预算压减任务,涉及金额21331万元。
部本级使用所属机关服务中心下属企业1辆车21次;所属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调配使用下属企业车辆2辆。
部本级1个项目年初未明确相关任务和设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5105.12万元(占80.8%)被统筹调剂使用。
至2020年底,部本级结余资金11237万元未上交财政;部本级4个项目结余资金2986.99万元未作为结余资金管理,至2020年底还有253.35万元未上交财政;所属人民邮电报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结余资金20.24万元未上交财政。
部本级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货物支出预算73.94万元;拆分合同规避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金额250万元。所属北京通信管理局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服务支出预算,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直接采购服务,涉及金额393.90万元。
所属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60个会议未列会议计划和经费预算,2个会议未在定点场所召开。
所属25个地方通信管理局未将下属的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等49家事业单位纳入部门预算,涉及收支8689.37万元。
所属北京通信管理局未将上年结转资金1304.47万元纳入预算管理,其下属的北京互联网交换中心未将上年结转资金50万元编入预算;所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未将项目结转资金等5332.2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在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中扩大开支范围25.28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人才交流中心下属企业在开展部本级委托的培训工作时,向培训机构违规收费1359.15万元,其中2020年630.84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北京理工大学4595.42万元收费未上缴中央财政。
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将跨年业务合同款630万元全部计入2020年费用;所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下年度业务活动费用78.52万元提前计入2020年费用,未按规定将其他单位代其支付的房租6274.56万元确认为收入;所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及时确认2020年房租收入1689.22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未经批准,将2527.73平方米房产对外出租。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所属人才交流中心通过滚动签订六个月内的短租合同方式出租房产(价值1257.97万元),以规避财政部审批程序;投资1281万元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自2017年底建成后,一直被民营企业实际控制并无偿使用;使用财政资金60万元建成的信息平台自2013年建成以来未纳入资产管理。
所属教育与考试中心、人民邮电报社2家单位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所属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开立定期存款账户,未按规定向财政部备案。
2013年至2016年,所属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化整为零,通过4个项目申报并获得中央投资专项10863万元,用于建设房产,且部分对外出租,未严格按批准用途使用。
所属人民邮电报社在本报专版、专栏发表广告性宣传文章时,未按规定明确标识“广告”,涉及收入2021.46万元。
7公安部部本级及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未将结转资金17436.82万元纳入预算。
部本级为机构已经撤销的预算单位申报并获批预算732.02万元。
部本级未按规定新启动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一上”预算未按要求对项目支出标准建设情况作出说明。
部本级1个捐赠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与当年任务数、预算资金量不匹配。
至2020年底,部本级政府储备物资账实不符,涉及金额3835.58万元。
2019年,部本级未经批准,以单一来源方式向所属第一研究所下属公司采购物资,涉及金额281.56万元。
至2020年底,部本级及所属第一研究所结余资金930.78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至2020年底,部本级及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非税收入1260.08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
至2020年底,部本级及所属第一研究所往来款项11520.44万元未及时清理。
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机关及下属北京铁路公安处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30辆。
所属第一研究所在非定点场所维修公务用车,涉及金额10.29万元。
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通过往来账核算部分收支,且决算少计期初结余、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807.63万元、65.30万元、117.95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未将110只警犬纳入固定资产核算。
所属第一研究所2项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涉及金额614.80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第一研究所4名在职和2名退休人员,未经批准在企业兼职。
所属北京铁路公安局违规向相关企业收取费用2649.43万元。
所属第一研究所未经批准,向9家企业无偿出借4处房产,面积合计31181.45平方米。
8财政部部本级先压减后调增所属信息网络中心、机关服务中心2个项目预算918万元。
部本级批复所属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扩大机动经费开支范围169.9万元。
部本级未按规定收回所属河南监管局结余资金22.4万元,追加项目预算14.1万元。
所属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计划外举办2个培训班,列支培训费36.77万元。
部本级1个项目编制年初预算时未考虑上年结转资金77922.56万元。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对外出租办公用房6363.5平方米,同时又租入办公用房12140.06平方米;2018年2月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5800平方米业务用房闲置。
部本级按照以前年度确定的标准批复所属4家单位公务用车运行费,有的标准高出实际需求。
部本级将培训费33.44万元转由所属国有金融资本运营评价中心承担。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4个项目在申报材料不完整的情况下申领财政拨款1464.53万元。
所属信息网络中心编制支出计划62.63万元未细化。
至2020年底,所属信息网络中心未清理27个实际已停用、更名或被整合的信息系统,涉及资产账面价值1673.58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机关服务中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往来账款2737.36万元长期未清理。2018年至2020年,部本级及所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未按规定清查盘点固定资产。2018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下属北京财研杂志社违规支付征订奖金430.16万元,其中2020年139.56万元。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未将下属1家公司纳入2019年度企业决算。2014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及下属培训中心违规办班收费403.13万元,其中2020年34.57万元。
所属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未将自有资金收入42.40万元、支出156.41万元纳入会计账簿核算;未经会员大会表决收取会员费;违规委托其他组织运营分支机构。
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本级1个项目应压减少压减预算45万元。
部本级3个项目违规提前支付资金27.1万元。
部本级将1213.98平方米办公用房违规无偿出借给5家所属单位和企业。
部本级及所属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重复申报1个项目预算60.5万元。
部本级及所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在项目经费中扩大开支范围13.04万元。
部本级未将土地处置收入782.46万元纳入本级财务核算,而是转至所属出版
集团,且未按规定将其中156.49万元上缴财政。
所属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未将其他收入24.5万元编入预算。
所属出版集团未统筹考虑同类项目资金结存情况,2020年申领预算1000万元,当年未支出。
所属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违规支付报刊发行奖励84.95万元。
2019年,所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将出国费用7.42万元转嫁给外单位承担。
2018年至2020年,所属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违规举办18期培训班,收取分成款157.02万元,其中2020年36.18万元。
所属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1个工程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涉及金额172.3万元,其中2020年119.56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劳动学会2家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未按规定撤销。
至2020年底,所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与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未按要求完成资产清查划转。
所属1家单位在开展相关政策性宣传中违规收取费用200万元。
所属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违反政府采购程序,将公寓交由外部公司管理并由个人代收租金352万元。
10生态环境部部本级2个项目未依据相应标准测算编制预算经费,涉及金额234.82万元。
2019年至2020年,部本级将应由下级单位承担的项目列入本级预算,涉及金额585万元,其中2020年250万元。
部本级未及时将所属环境规划院4个项目结余资金183.07万元清理并上交财政。2018年至2019年,部本级将4个项目资金以拨代支到所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形成结余资金56.53万元。
部本级未将13个政府采购项目编入政府采购支出预算,涉及金额3574.35万元;所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5项政府采购未进行公开招标,涉及金额1285.8万元。
部本级扩大项目开支范围列支物业费52.81万元;所属松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扩大项目开支范围列支水电费等13.58万元。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扩大支出范围报销应由合作方承担费用10.24万元,其中2020年3.69万元。
2019年,部本级1个会议的参会人员超过规定人数。2019年至2020年,所属环境规划院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12个会议中向参会人员转嫁会议费22.95万元,其中2020年15.71万元。
部本级1个项目多申领财政资金150万元。2018年至2020年,所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1个项目多申领财政资金145万元,其中2020年30万元。
至2020年底,部本级将6.16万元无形资产登记为固定资产,对1笔200万元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所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9个监测站点399.18万元资产账实不符;所属信息中心长期未将登记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的24481.95万元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划转至本单位,导致账实不符。
所属环境规划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未将利息收入等3077.24万元纳入预算。
2006年至2020年,所属国环北戴河环境技术交流中心在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申领人员经费预算1136.09万元,其中2020年44.37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工程评估中心违规将3辆业务用车用于非业务活动。
所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华北督察局等9家单位9个项目的28个绩效评价指标量化程度偏低。
所属信息中心、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违规提前支付合同款,并违规向合同承担单位收取保证金,涉及金额266.47万元;所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本年预算中提前列支以后年度费用55.16万元。
所属对外合作中心少计支出175.01万元。
11交通运输部部本级未按项目进度及合同约定付款,提前支出46.5万元。
部本级向不符合规定的单位购买服务,涉及金额239.05万元。
2019年,部本级无预算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涉及金额100万元。
部本级召开3个计划外会议,并由部分参会人员单位承担食宿费用;所属救助打捞局2019年召开1个计划外会议,并由参会人员单位承担食宿费用;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未制定年度会议计划,涉及预算18万元。
部本级举办5个计划外培训班,支付培训相关费用70万元;举办的3期培训班培训费101.15万元由所属单位承担。所属救助打捞局未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涉及培训费预算41万元。
部本级委托开发的信息系统(涉及合同金额258万元)未按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造成少计资产;所属救助打捞局、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等5个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不准确,少计181205.26万元、多计5566.14万元;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2个工程项目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在建工程,涉及金额2270.88万元。
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未将投资收益3500万元纳入预算;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编报“二上”预算时,对利息收入少预计646.79万元。
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结合结转资金情况统筹安排基本支出年度预算,造成年底累计结转328.09万元。
2019年,所属东海救助局未经批准报废公务用车,涉及金额698.42万元。
所属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1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涉及金额2472.04万元;2019年和2020年,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17个项目存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完整、年度总体目标设定未细化或不符合实际等问题。
所属长江航道局1个项目结余资金70.67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所属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1个终止项目的结余资金9.34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所属广州打捞局处置国有资产取得收入30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138万元未收回。
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1个项目未按计划开工,预付工程款800.33万元结存在施工企业。
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1345.72万元资产盘亏。
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批准出租房屋,取得租金收入3701.7万元。
所属南海救助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5个基建项目未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涉及金额36262.15万元。
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未按规定审批出版期刊,取得收入419.57万元。
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8146.7万元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
所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未按规定向下属企业收回2019年至2020年国有资产出租收入2200万元。
2012年至2018年,所属上海打捞局未签订合同,向控股公司出借资金79620.89万元,并收取利息。
12水利部部本级将应由部本级承担的2个项目工作经费1240万元分别列入所属长江水利委员会等3个单位的预算;所属综合事业局代编非预算单位项目预算105.56万元。
部本级未按规定对2个项目支出定额标准进行复审、修订。
部本级未按规定将所属2家单位纳入本级2019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编报范围,涉及净资产1201.08亿元。所属综合事业局投资的企业中国水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资金闲置,企业主营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
部本级5005.49平方米办公房产闲置;所属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100.5平方米;所属综合事业局、综合开发管理中心超标准配置服务用房1389.13平方米;所属机关服务局、中国水利报社未经批准出借、出租办公用房2153.71平方米;所属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房产出租出借管理不严格,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所属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资源管理中心在13个项目中扩大支出范围列支通讯费等134.27万元。
部本级未经批准,委托所属水资源管理中心承担行政职能;所属水资源管理中心将职责范围内项目对外委托,涉及金额783万元。
所属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水文处、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松辽水利委员会察尔森水库管理局3个项目未设置效益指标。所属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1个项目的已完成指标绩效权重设置明显偏高、待完成指标绩效权重设置明显偏低,且在多项产出指标自评得分为0的情况下,相关指标自评得分均为满分。
所属中国水利报社面积668.40平方米、原值407.72万元房产未入账。
所属综合事业局办公信息系统项目资产未计入资产台账,涉及金额474.79万元。
所属中国水利报社期刊杂志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未严格分开,涉及金额117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职工违纪所得款项204.26万元长期未按规定上缴财政。
2020年,所属海河水利委员会下属2个水利管理局违规收取相关维护费1980.24万元。2017年至2020年,所属淮河水利委员会下属水利管理局联合地方政府违规收取相关维护费11730.15万元,其中2020年993.73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珠江水利委员会长期未将捐款80085.07万元按规定用途使用,形成资金闲置,收入及利息未纳入预决算管理。
13农业农村部2019年至2020年,部本级将应编入本级预算的项目支出编入所属农科院区划所预算,涉及金额3520.22万元,其中2020年1332.93万元。
部本级支出不实55.77万元。
部本级违规举办培训班,支出479.04万元;所属管理干部学院违规列支28个网络培训班费用233.67万元。
部本级委托所属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24个培训班培训效果未达预期。
部本级预算绩效相关管理制度未涵盖3个相关项目;2019年和2020年,4个项目的31个指标分解不到位,导致6个指标自评不准确;2019年,未严格按规定管理10个项目的项目库。
部本级对199个项目的绩效目标未按规定设置452个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对64个项目超过50%的绩效指标未量化。2019年和2020年,172个项目的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不匹配,18个项目的35个绩效指标分类不规范或设置不合理。2019年,23个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资金量或任务计划数不匹配。
4个项目难以实现绩效目标或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较大,部本级未及时调整预算或绩效目标;7个项目的8个绩效指标预计难以完成年度目标或完成进度为0,未采取改进措施;12个项目的34个绩效指标完成进度未达到50%,未按规定分析原因。
部本级及所属单位的部分项目2019年度绩效自评不真实不准确,存在随意调整绩效指标权重和数量、未按规定对绩效指标打分、违规设置指标权重等问题。
2019年,部本级2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289个项目的711个绩效指标未完成,56个项目的年度资金执行率低于60%;9个项目自评不及格但2020年继续安排预算。2019年转移支付绩效自评结果未在门户网站公开。
至2021年1月底,部本级1个项目的结余资金9874万元在课题承担单位闲置2年以上。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农机推广总站编制购置电脑预算86.3万元,实际支出仅13.83万元,其中2020年预算39.8万元,实际支出仅4.8万元。
2019年和2020年,所属水科院扩大公用经费开支范围243.86万元,其中2020年95.7万元。所属水科院下属黄海水产研究所在1个项目中扩大开支范围25.14万元。所属农机推广总站扩大基建项目开支范围18万元。
2019年和2020年,所属农民日报社计划外召开7个会议,向12家参会单位摊派费用470万元,其中2020年298万元。
2019年,所属农机推广总站计划外召开2个会议,由地方参会单位承担会议费6.1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农民日报社、中国农机安全报社未经批准,举办14次(个)评比表彰活动或论坛等,收取相关费用378.08万元,其中2020年143.08万元;部本级及所属单位与不具备服务能力的单位签订32份政府购买服务合同,金额1943.8万元,其中2020年182.75万元;所属农民日报社将部本级向其购买的服务事项违规转包给2家企业,涉及金额30万元。
部本级与所属农科院区划所签订12份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并支付1045万元。至2021年3月底合同已完成,结存423.67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农机推广总站面积3347.5平方米的房产未计入固定资产账。
至2020年底,所属农科院区划所面积2000平方米的3处临建房产未入账;所属中国农业科学院往来账款3510.52万元长期未清理;至2020年11月底,所属农科院下属3家单位的3个修缮购置项目未按期完工或竣工未验收,涉及金额6752万元。
至2021年3月底,所属水科院2个已完工基建项目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涉及金额3535万元。
所属水科院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将2155平方米的房产、10583平方米的鱼池等构筑物及33台(套)设备设施对外出租给企业使用。
2019年6月以来,所属农机鉴定总站面积2626.96平方米的办公用房闲置。
所属4家报社违规通过提供新闻服务等获取收入1846.27万元,其中2020年1018.62万元。
14商务部部本级未及时对2个暂缓实施项目压减预算,至2020年底结转资金13416.62万元;2个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资金规模不匹配。
部本级1241.84万元结余资金未及时上交或确认。
部本级补助医疗收入、售房款等4293.09万元未纳入预算。
部本级未按规定对1个专项进行绩效评价。
部本级2个项目立项论证不充分,前期已投入的1247.01万元财政资金未发挥效益。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项目经费中扩大开支范围891.8万元,其中2020年518.34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国际商报社决算收支不完整,涉及金额700.75万元,其中2020年198.13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往来款50.66万元长期未清理。
至2020年底,所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少计项目收入3678.1万元。
2019年,所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已投入使用的3个信息系统未转增无形资产,涉及金额360.3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2家公司未经登记,以社会团体名义开展活动并收费361.3万元,其中2020年74.91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管理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杂志社财务收支未纳入部门预算。
至2020年底,所属国际商报社2处房产未办理房产证,也未入账。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未经批准,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名义开展培训。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未经批准,开展包含“中国”、“全国”字样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15卫生健康委委本级未及时清理核实结存在所属单位的资金1548.43万元,决算不实。
委本级及所属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3个项目的绩效自评结果不真实。
2018年至2019年,委本级1个信息系统未纳入无形资产核算,也未登记实物台账,涉及金额92万元。
2018年以来,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违规借用其他单位2辆车作为公务用车,共支出运维费用14.04万元,其中2020年5.29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按规定建立公务用车管理台账,也未登记和公示使用详细信息。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违规向编外人员发放住房公积金91.76万元,其中2020年51.96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6家单位结余资金11852.38万元未按规定清理上交。
所属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4个服务事项未按规定编入政府采购预算,涉及金额1031.35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科学技术研究所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直接与供应商或服务商等签订合同,涉及金额4795.82万元。
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未催缴相关考试机构2020年考试考务费1310.13万元;所属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未催缴相关考区考务管理机构等2019年和2020年考试考务费637.56万元,其中2020年462.21万元。
2015年至2020年,所属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批准出借房屋2058.25平方米。
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购置的试剂耗材未按规定入账和登记,也未定期清查,涉及金额14866.17万元。
2018年以来,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按规定履行报废手续,将原值811.89万元的固定资产移交拍卖公司,拟作报废处理。
2018年至2019年,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违规通过签订补充合同的方式,变更政府采购合同期限等,涉及金额94.23万元。
2018年至2019年,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委托企业处置危险废物时,未按规定填写转移联单;1家受托企业不具备相关资质。
16退役军人部部本级未将所属1家单位纳入2019年和2020年部门预算。
部本级及所属退役军人培训中心(退役军人报刊社)、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未将利息收入等161.89万元纳入预算。
2019年,部本级将应在基本存款账户中列支的121.92万元工程保证金退款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部本级及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分别申报了1个支出内容和范围重叠的项目支出预算,涉及金额150万元。
部本级及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未经批准,调剂使用2个项目预算资金521.15万元。
部本级采购部分设备时未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涉及金额195.43万元。
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与中标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时,违规修改招标文件中已确定的付款期限、比例等事项。
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政府采购部分支出未编入预算,2020年涉及13.1万元。
所属退役军人培训中心(退役军人报刊社)少计收支各54.69万元。
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9万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未登记入账。
2019年,所属退役军人培训中心(退役军人报刊社)未经批准,将1188.62平方米、价值469.15万元的办公用房交合作企业使用。
所属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无预算购置公务用车2辆,涉及金额35.42万元。
17人民银行总行及所属广州分行、南宁中心支行等10家分支机构违规提前列支办公用房维修项目等支出18912.68万元。
总行支付长期无人使用的座机电话费11.79万元;所属上海总部超面积多支付绿化管理费23.27万元。
总行超限额支付现金501笔,涉及金额215.38万元;至2020年底,所属深圳中心支行127.82万元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2013年至2020年,总行及所属机关服务中心等8家单位扩大公用经费开支范围985.86万元,其中2020年166.84万元。
总行、外汇管理局本级及天津、沈阳分行等13家分支机构,将经费补助在往来科目核算。
2016年和2018年,所属怒江州中心支行未经批准新建办公楼、球馆2894.58平方米,涉及金额843.34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武汉、广州分行等4家分支机构的结余资金7612.64万元未按规定上交总行。
至2020年底,所属金融研究所及长春、太原中心支行有关票据交换服务费等收支6517.57万元,未在统一会计账簿核算。
所属金融研究所计划外举办会议,涉及金额23.07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宁、昆明中心支行等6家分支机构15.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闲置;总行及所属广州分行等3家分支机构未经批准对外出租出借房产1.92万平方米。
所属昆明中心支行向职工发放奖金等3695.44万元,未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
2017年至2019年,所属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咨询服务费名义,按市场机构对其收入的贡献程度,向市场机构发放奖励合计3.1亿元。
至2020年底,所属外汇交易中心未将境外股票出售资金2900万美元计入收入;应收未收成员机构交易手续费8763.02万元。
所属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未将资金存放管理事项纳入公司“三重一大”决策范围,并将4家不具备资质的银行纳入资金存管范围。
2017年,所属上海清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标准配备1辆轿车;2019年,所属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个人未按规定比例缴纳企业年金,部分员工企业年金超限额分配。
所属外汇交易中心扩大开支范围列支费用6961.31万元;4个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金额854.70万元;所属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租赁资产使用率较低。
至2020年底,所属哈尔滨中心支行未按规定与下属2家公司脱钩。
所属金融研究所、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部分收入4411万元未纳入部门预算;所属昆明中心支行未将上年度项目经费结转资金2982.44万元纳入年初预算。
2017年9月,所属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已内定子公司负责开发某应用系统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仍公开招标,至2020年底,该系统开发共支出3740.76万元,且因未通过测试被终止。
18国资委至2020年底,委本级未及时收回3家企业结余资金2894.54万元。
至2020年底,委本级无形资产340万元未入账。
委本级及所属机械离退休干部局、物资离退休干部局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未包括3个项目的预算或超出实际采购金额,涉及金额6713.08万元。
所属物资离退休干部局等10家单位未将结转资金38363.28万元编入预算。
2016年至2020年,所属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新疆调查所超编制配备1辆车辆;2018年至2020年,所属石化离退休干部局违规借用其他单位1辆车辆。
所属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人员经费79.19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石化离退休干部局未按规定将323.56万元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其中2020年116.3万元。
2020年1月和9月,所属建材机关服务中心未经批准,向2家下属公司出借资金7000万元用于理财,2家公司获取投资收益179.96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修学院未经批准对外出租办公用房,共获得房租收入1024.57万元,其中2020年320.74万元。
2010年以来,所属中国市场杂志社未经批准将自有房产交由其他单位无偿使用,2020年又以年租金49.57万元租入办公用房。
所属48户企业未纳入2019年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也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涉及资产28.79亿元、净利润6174.7万元。
所属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部分公务用车管理台账登记不准确,有的业务车辆被用于员工通勤。
所属物资离退休干部局1辆机要通信用车未按规定登记使用信息。
2016年以来,所属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违规引入社会资本经营由其主办的杂志,至2020年底,累计收取授权费、编审及咨询费等260万元。
19海关总署署本级未将3个项目结转资金1955.03万元纳入预算。
2015年至2017年,署本级3722.89万元采购的9架无人机长期闲置。
署本级未按规定将利息收入2666.03万元上缴财政。
署本级未及时将所属1家单位结余资金66.29万元清理上交财政。
署本级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涉及金额3.19万元。
2019年,所属拱北海关、黄埔海关、南京海关等13家单位未将非本级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等30907.34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深圳海关、昆明海关、天津海关等15家单位未将16个项目结转资金6711.22万元纳入预算。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南宁海关、广州海关、广东分署等6家单位专项经费超预算支出5016.79万元,其中2020年1449.7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昆明海关、青岛海关、上海海关等4家单位扩大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列支物业费1431.17万元,其中2020年705.02万元。
所属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原北京海关技术中心)违规提前支付项目工程款和质保金283.01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物资装备采购中心违规指定品牌处理器及型号,涉及金额5426.61万元,其中2020年721.22万元。
2006年至2008年,所属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2处机房租赁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至2020年底已累计支付租金20828.33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36家直属海关及所属全国海关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等4家直属事业单位,向中国海关传媒中心等支付业绩宣传相关费用4625.37万元,其中2020年2091.01万元。
所属1家单位收支情况未纳入海关总署决算草案,涉及金额502.36万元。
至2021年2月底,所属单位的51处房产、土地闲置,涉及面积239247.89平方米,账面原值24245.74万元,其中闲置5年以上的有25处。
所属南京海关未经批准,将30231.73平方米业务用房无偿提供给14家企事业单位使用。
所属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未按规定处置报废资产,涉及资产原值797.56万元。
至2021年1月底,所属上海海关3个已投入使用的基建项目(总概算6302万元)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项目资金1253.23万元结存。
20税务总局至2020年底,局本级及所属中国税务出版社和所属海南、厦门、河北等13省市税务机关已确认的结余资金2320.74万元未上交财政。
至2020年底,局本级及所属青岛、大连、广西等8省市税务机关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或在往来账核算非往来收支等,涉及金额10376.52万元。
局本级在2019年7月即将取消车辆购置税纸质完税凭证,且库存能够满足使用的情况下,仍继续安排2019年印制计划,并支付印制费用518.92万元和销毁费用等430.96万元。
局本级未及时将办公大楼竣工决算后的剩余木材(成本251.94万元)从基建成本中转出,形成账外资产。部分木材已短缺或腐烂,仍支付保管费。
所属宁波、宁夏、海南等14省市税务机关编报预算时未统筹结转资金,导致资金滚动结转,涉及金额177700.91万元,其中2020年109532.62万元。
所属福建省税务局将2019年度取消招录的180名人员编入2020年预算,多获取中央财政拨款854.29万元,全部用于在职人员经费支出。
2019年至2020年,所属贵州、河北、福建3省税务机关及下属企业通过虚列支出、虚报项目等多获得财政资金154.1万元并账外核算。
所属安徽、宁夏、江西等14省市税务机关闲置房产、土地191.6万平方米。山西、天津、宁夏等11省市税务机关在自身办公用房闲置的情况下租用办公用房,支付租金3016.64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各级税务机关向中国税务出版社支付2409.85万元用于宣传本单位业绩。
所属天津、大连、广西等9省市税务机关在需求已满足的情况下,仍支出117.52万元购买外网服务、超标准配备办公设备等,其中2020年35.84万元。
2019年,所属新疆部分税务机关无预算或超预算列支车辆租赁费、公务用车维护费等137.88万元。
所属厦门市税务局在32辆执法执勤用车闲置的情况下,又购置2辆。所属海南省税务局在4辆公务用车闲置的情况下,又购置3辆。所属贵州、新疆部分税务机关违规占用外单位和下属单位车辆15辆。
所属安徽、山西、大连等6省市税务机关存在公务用车混用、未按规定定点维修、边领车补边用公车等问题。
所属江西、天津、贵州3省市税务机关违规为部分职工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在职学费等500.86万元,其中2020年173.21万元。
所属河北、浙江、青海等5省市税务机关通过为职工多缴存住房公积金、发节日费等方式,变相发放津补贴等1501.71万元,其中2020年1027.17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安徽、浙江、青海等25省市税务机关未按规定将连续2年结转资金17277.76万元,确认为结余资金并上交财政。
所属广西、青海、宁波等11省市税务机关违规提前列支工资、奖金、宣传费用、工程款等5897.51万元,其中2020年3108.37万元。
所属浙江、新疆2省区税务机关部分单位的房产出租等收入721.96万元未上缴财政。所属福建、青岛、山西、新疆税务机关房屋出租到期后未及时收回,应收未收租金1610.17万元。所属河北、厦门、贵州等10省市税务机关部分单位未经批准出租出借房产。
所属青海、宁波、福建等15省市税务机关的房屋、土地和办公家具设备等资产存在未登记入账、已处置但未销账、权属变更不及时等情况,导致资产账实不符金额76354.58万元。
所属江西、广西、安徽等10省市税务机关190名在职人员违规投资入股企业或在企业兼任职务。
21市场监管总局局本级违规提前列支2个项目款项519.1万元。
2019年,局本级5期培训班未纳入计划统一管理,并列支110万元。
局本级未经批准,将2个专项结转资金2538.33万元用于其他项目支出。
至2021年2月底,局本级及所属信息中心未将已投入使用的软件资产1016万元登记入账。
至2021年2月底,局本级尚未编报2016年已完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涉及金额8561.78万元。
局本级13个项目的19个社会效益指标和10个满意度指标不具有可衡量性。
局本级4个项目绩效指标中未按规定设置满意度指标。
局本级未将所属中国市场监管报社、中国质量报刊社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所属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未将课题费收入2077.08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经批准报废6辆公务用车,涉及资产原值149.96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经批准对外出借实物资产116件,涉及资产原值112.60万元。
2019年和2020年,所属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无形资产15.02万元未登记入账,其中2020年12.78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少计对外投资300万元。
所属1家报刊违规以提供新闻报道方式获得收入37万元。
22广电总局局本级违规以评比达标表彰名义向34家参与组织单位发放奖金68万元。
至2020年底,局本级未清理19个项目结存资金390.1万元。
2020年12月,局本级违规超项目进度付款251.91万元。
所属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违规开展考前培训并收取费用40.1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有限公司1个项目未实施,涉及财政资金625.2万元。
至2021年3月底,所属中国爱乐乐团600万元房产未纳入固定资产账核算。
所属中国爱乐乐团未经批准将品牌授权其他单位使用,收取品牌使用费190万元,其中2020年90万元。
所属无线电台管理局未经批准将155平方米房屋无偿出借给下属企业。
所属北京埃比瑞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世纪无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超标准配备4辆公务用车。
所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未经批准开展全国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所属2家单位违规出卖出租期刊版面,其中1家期刊的宣传广告未按规定标注“广告”标记。
所属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无线电台管理局职称评审收费标准未经核准,涉及收费52.85万元。
所属1家单位未经批准,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全国性文艺评奖活动。
23体育总局所属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未将815.26万元收入纳入预算;所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支出预算1000万元未细化至具体项目。
所属体育科学研究所3个项目的部分绩效指标与项目的关联度不高;所属人力资源开发中心1个项目的绩效运行监控数据不准确。
至2020年底,所属训练局结余资金200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所属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管的中国田径协会、所属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金额687.38万元;2019年至2020年,所属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管的中国皮划艇协会、中国帆船帆板协会、中国赛艇协会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金额926.70万元。
2018年,所属体育信息中心将中标项目部分主体和关键性工作违规分包,涉及金额2423.22万元。
所属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接受的4885.11万元捐赠和赞助物资未入账。
所属中国柔道协会在国家队备战经费中列支非国家队运动员食宿费用8.67万元。
所属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管的2个协会违规发放津贴1060.28万元。
所属2家单位违规提前支付合同款891.11万元。
24医保局局本级及所属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未将相关医疗补助收入48万元纳入预算。
局本级及所属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在项目支出中编报基本支出429.12万元。
局本级计划外召开会议10次,合计支出7.96万元。
局本级及所属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会议费139.18万元。
局本级1个项目未有效运用2019年绩效自评结果。
局本级违规提前支付资金1508.62万元。
局本级违规将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涉及金额8.42万元。
局本级在通信保障和信访服务中未严格履行政府购买服务程序,聘用指定人员,合计支出80.75万元。
局本级在2个项目中扩大开支范围40.48万元。
2019年,局本级违规从非单一来源采购项目的管理单位采购设备544.52万元。
所属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超实际需求配置的89台通用办公设备闲置,涉及金额40.63万元。
所属《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按杂志征订收入的一定比例,违规返还代理发行费用40.15万元。
所属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违规接受企业资助33.39万元。
所属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违规向活动协办方收取费用50万元。
25中科院院本级主办的1个会议未纳入会议计划,并向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转嫁会议费10.6万元。
院本级未经批准出借房产297平方米。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微电子研究所未经批准出租房产,2020年收取租金1600.21万元。
所属自动化研究所1115.14万元收支未在预算中编报。
所属自动化研究所1个项目因预算编报不符合实际,造成部分设备闲置,涉及金额2599万元。
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1个项目因预算编制不科学,形成结余资金827.22万元。
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植物研究所扩大开支范围列支基本科研业务费316.82万元。
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经批准,将基本科研业务费64.8万元拨至2家院外单位用以研发合作项目。
所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违规从财政专项资金中计提基础资源使用费492.14万元。
所属微电子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计划外召开会议76次,列支会议费30.75万元。
所属半导体研究所11318.53万元往来款项长期未清理。
26银保监会会本级未按规定将出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涉及资金71.23万元;所属北京、四川、江苏银保监局等5家单位未将结转资金7239.88万元纳入预算。
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按规定新启动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会本级及所属辽宁、四川、山西银保监局等3家单位违规在项目支出中编报基本支出3866.36万元。
2019年,所属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违规在工资总额外发放职工薪酬1014.97万元;2015年至2020年,违规在核定年薪外向企业负责人发放过节费和交通补贴139万元,其中2020年41.74万元;违规在工资总额外向在岗职工发放疫情防控补贴214.04万元。
2019年至2020年,会本级及所属湖北、四川银保监局向会管协会和监管金融机构转嫁费用8246.39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上海银保监局长期借调金融机构人员,借调人员薪资等费用2009.9万元均由金融机构承担,其中2020年1330.9万元;所属山西银保监局长期拖欠监管对象办公用房租金,其中2020年12.87万元。
会本级及所属甘肃银保监局等5家单位房租收入1848.85万元未上缴财政,直接用于弥补人员和公用经费。
会本级未将2020年收到的经费补助1937万元计入收入核算。
会本级及所属4家单位自定公费医疗报销办法,每年向职工发放定额备用金或包干医疗费,2020年涉及金额1208.74万元。
会本级个别项目未按规定进行绩效评价。
会本级及所属辽宁、上海、黑龙江银保监局等3家单位房屋租赁等项目,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金额1919万元。
所属黑龙江、天津、江苏银保监局等3家单位违规出借办公用房6500平方米。
所属陕西、辽宁、吉林银保监局等8家单位3.07万平方米办公用房、42套周转房、3900平方米土地闲置。
所属青岛、辽宁、甘肃银保监局等3家单位在自身房产闲置的同时,超过实际需要面积在外租房。
所属辽宁、深圳、江苏银保监局等7家单位房产权属不清、未办理产权证或被外部单位占用。
所属上海、湖北银保监局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所属中央结算公司超编制配置公车3辆,超标准购车7辆;未建立健全公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未将公车租购、运维等费用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年度预算。
2019年至2020年,所属甘肃、天津、江苏银保监局等3家单位违规发放津贴134.82万元,其中2020年75.26万元。
所属山西、甘肃银保监局违规提前列支2021年办公电子设备及网络等费用25.69万元。
会本级少计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结存1015.69万元;所属辽宁银保监局决算多计支出53.47万元。
所属山西、湖北银保监局5名在职人员违规兼职取酬5.85万元。
27证监会会本级未将结转资金3790.58万元纳入年初预算。
2019年至2020年,会本级未将上年度考务费10590.49万元纳入项目预算,其中2020年5071.87万元。
会本级向所属单位转嫁信息系统研发运维等费用208.67万元。
至2020年底,会本级专项结余资金4137.10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至2020年底,会本级累计计提的701.9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长期挂账。
会本级2个项目存在同类绩效指标设定口径不一、个别绩效指标设定标准未按规定参照历史数据等问题。
所属甘肃、四川证监局在上年度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执行率较低的情况下,仍继续申领预算19.58万元和27.59万元,实际支出7.84万元和5.33万元,预算执行率偏低。
至2020年底,所属甘肃证监局2011年结余资金10.27万元未上交财政。
2017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1584.73万元,其中2020年564.66万元。
所属甘肃证监局将33.22万元机动经费用于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所属甘肃证监局违规提前列支2021年职工工作餐费9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甘肃证监局17万元资金长期闲置。
所属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未按规定将11.16万元午餐补贴纳入工资总额核算;交通费和通讯费6.48万元报销审核不严格;未按规定采取竞争性方式或集体决策方式选取银行存放大额自有资金。
至2020年底,所属河南、甘肃和陕西证监局办公用房面积超标2947.01平方米,且超标办公用房长期闲置。
至2020年底,所属重庆证监局仍未整改2013年审计发现的超批复面积购入办公用房问题。
所属1家单位超标准多收取考试费965万元。
所属2家单位违规收费培训,涉及金额993.01万元。
至2021年2月底,所属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大楼有988.23平方米闲置1年以上。
28粮食和储备局局本级未将所属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42.75万元收支纳入部门预算。
局本级违规向所属单位摊派《中国粮食经济》订阅费359.12万元。
局本级违规支付应由所属单位承担的费用67.51万元。
局本级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26个垂管局划转预算资金9390.35万元。
局本级及所属科学研究院拖欠13家单位款项683.66万元。
局本级应计未计固定资产3123.21万元。
局本级及所属1家单位资金转存利息262.64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
局本级4个项目的绩效自评指标未设定满意度指标等,自评结果也缺少对应内容,涉及资金280.33万元。
2019年,局本级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2200万元购买或进口专用设备。
2018年至2020年,所属广西、河北垂管局本级及其下属单位有1984.41万元收入未纳入决算,其中2020年372.85万元。
所属辽宁局未经批准,将综合物资储备库10084平方米超规定期限出租,应收未收租金33万元。
所属科学研究院2个项目在主要内容未完成等情况下,绩效指标自评结果全部为满分,涉及资金2253.57万元。
所属内蒙古、安徽、青海等18个垂管局对下属单位的预决算批复不及时。
所属科学研究院未经批准对外出租房产8138.27平方米。
所属安徽、河南、黑龙江等4个垂管局有5处5321平方米办公用房闲置。
所属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事业法人)和国储物资调节中心(企业法人)未按相关要求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29知识产权局局本级违规提前列支19.66万元公务用车维护费。
至2021年3月底,局本级1个基建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涉及金额121130万元。
所属商标局未将结转资金1102.92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专利局未将其他收入1191.46万元纳入预算。
至2021年3月底,所属专利局1个基建项目结余资金84.95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所属商标局后勤服务事项未公开招标,涉及金额1751.61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知识产权报社报纸排印业务770.28万元未公开招标,其中2020年350.32万元。
所属专利局机房迁移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涉及金额309.5万元。
所属中国知识产权报社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购买交换机38.5万元。
所属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涉及金额220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专利局少计软件资产107.8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商标局违规改变1辆公务用车用途。
30国家信息中心中心本级通过多申报人数的方式多获取人员经费58.73万元。
至2020年底,中心本级15个信息化软件未按规定计入无形资产,涉及金额620.45万元。
中心本级将信息大厦办公用房出租,2020年实际收取租金比合同约定租金少271.35万元,少收租金未按规定在会计账目中予以反映。
2019年,中心本级申报1项甲级资质的申请材料中,填报的相关收入高出实际收入713.51万元。
至2020年底,中心本级未经批准,将5983平方米办公用房无偿出借给6家单位使用。
中心本级对所属企业投资管控和监管不力,3项业务形成经营风险,涉及金额4.6亿元。
中心本级承担智慧城市建设评价的部分行政职能,同时还开展该事项的评估咨询等营利性业务,2020年取得经营收入2218.97万元。
31社保基金理事会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按规定开展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也未在部门“一上”预算中说明3个项目支出标准建设情况。
会本级1个项目绩效评价未如实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结果。
2019年至2020年,会本级向基金托管银行转嫁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费用2630.66万元。
社保基金银行存款等资产比例在2020年6月和7月低于监管要求。
32中国地质调查局局本级未及时清理所属4家单位结余资金65.3万元。
局本级将不符合条件的文印企业作为内部印刷定点单位。
局本级违规收取12家直属单位2017年至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收益317.61万元。
至2020年底,局本级及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个基建项目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所属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3家单位,未将事业收入、结转资金等937.61万元纳入预算。
所属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20个项目多申领预算138.8万元。
所属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为非所属单位代编预算320万元;所属中国地质科学院为同级7家预算单位代编预算5748.4万元。
所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未按规定编制办公用房租赁相关预算,或申请调整新增资产配置相关预算,涉及金额28万元。
所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2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不够准确客观;所属南京地质调查中心1个项目年度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确定的资金量不匹配。
至2021年2月底,所属发展研究中心未按规定对153.25万元股权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所属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金额335.08万元;所属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发展研究中心3家单位政府采购计划编制不完整,涉及金额2045.34万元。
所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1个项目扩大开支范围22.4万元。2019年至2020年,所属10家单位扩大劳保用品发放范围,涉及金额204.53万元。
所属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违规提前支付工程款749.35万元。
2016年至2020年,所属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已列支有关工作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又从专项经费中多列1319.54万元,其中2020年88.31万元。
所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代收代缴费用759.81万元计入事业收入,未按规定计入往来科目核算;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及其下属单位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693.39万元。
所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未经批准对外出租房产,取得收入47.83万元;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650.57平方米房屋使用支配权,未作为资产入账;至2020年底,所属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1套价值151.57万元的设备长期闲置。
所属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3家单位新增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未计入无形资产核算,涉及金额9.37万元;所属中国矿业报社以“矿业界”APP作价770万元对外出资,未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所属发展研究中心对1家控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607.5万元,未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
2019年,所属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违规多收取质量保证金53.89万元;至2020年底,未清理2012年至2016年保证金60.66万元。所属中国地质科学院违规收取项目安全及实施进度保证金78.41万元。
所属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基建财务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等,涉及金额760.72万元。
所属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培训班超标准支出16.17万元。
33森林消防局局本级及所属机动支队结转资金、利息收入等3446.93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局本级未经批准租入房屋和土地,并违规维修改造,涉及预算2300万元,已支出1258.1万元。
局本级及所属1家单位4个项目结余资金1245.95万元未上交财政。
局本级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备勤公寓配套车位,涉及合同金额650万元,已支出65万元。
2019年至2020年,局本级及所属大庆航空救援支队、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等13家单位未将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房产出租收入和资产报废出售收入等571.42万元上缴财政,其中2020年535.01万元。
局本级未经批准向各所属单位无偿调拨消防设备752批次,涉及资产价值72169.34万元。
局本级及所属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机动支队等12家单位超预算支出差旅费1732.49万元。
至2020年底,局本级未将2002年至2007年购入的商品房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涉及金额2500.06万元;局本级未核销2018年已出售固定资产,涉及资产原值373.15万元。
2019年至2020年,局本级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支出376.32万元,其中2020年304.21万元。
局本级2个项目及所属2家单位相关绩效目标表中的部分绩效指标设定不符合要求,不能准确反映项目产出情况。
34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本级1个项目设定绩效目标时未严格落实参考历史数据相关要求。
局本级和所属5家单位8个项目的12个绩效指标未有效运用2019年自评结果。
局本级和所属8家单位承担的2个项目未完成绩效目标任务。
至2020年底,局本级未按规定将7个项目支出内部标准目录报财政部备案。
局本级培训计划未按规定履行内部决策审批程序。
局本级638.13万元会议费预算未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
局本级年底将350万元项目资金以拨代支到所属单位。
至2020年底,局本级未及时清理往来款367.73万元。
至2020年底,局本级2个项目未按批复时限完成。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84.29万元资产长期闲置。
所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虚列成本600万元。
2018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北京周报社通过提供采访报道、新闻宣传等收取费用213.7万元。
2019年和2020年,所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所属1家单位103.96万元结余资金未上交财政。
35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办本级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公用经费9.87万元。
至2020年底,办本级及其指导管理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未按规定收回结项超过2年的847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2628.26万元。
至2020年底,办本级未按规定收回已终止的2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60.62万元。
至2020年底,办本级未按计划完成4个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
2015年至2020年,办本级将45.05万元收入在往来科目核算,其中2020年13.81万元。
36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厅本级将以前年度发生的费用3731.83万元在2020年度列支。
厅本级及所属离退休干部局零余额账户部分现金支出超过规定限额,单笔金额超过1000元的共计753.99万元。
厅本级及所属2家单位多计福利费支出5.45万元,少计福利费结余12.57万元。
2019年,厅本级所属1家单位的1个项目自行增加内容,导致工程价款超出合同价15.28%。
厅本级未将相关医疗补助收入603万元纳入预算。
厅本级年初预算少编列结转资金4091万元(占实际结转资金的23.78%)。
厅本级违规向所属或主管的3家单位无偿提供办公用房780.73平方米。
至2021年2月,厅本级收取的租金277.77万元长期挂账,未上缴财政。
厅本级后勤服务合同超定额标准3232.59万元。
厅本级超标准列支会议费8.92万元。
厅本级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219.04万元用于垫付交通费等,费用报销时未按规定归还至零余额账户,并用于其他事项支出。
厅本级未经批准自行调剂使用财政资金320.17万元建设信息系统,建成后部分子系统闲置。
至2020年底,厅本级及所属1家单位未将购买未用的6135件外事礼品(价值78.48万元)、3062件文物文化资产计入资产实物或财务账。
厅本级代所属单位支付公用经费2109.52万元,导致本级超支挂账、所属单位资金沉淀。
所属大会堂管理局下属1家企业的1个工程项目邀请招标程序不合规,涉及金额378.46万元。
37全国政协办公厅厅本级未将相关医疗补助经费收入475.5万元和结转资金575.39万元纳入预算。
厅本级2个项目未结合结转资金情况统筹安排年度预算,结转规模连续3年增加,2020年底为1081.44万元。
厅本级1个项目支出预算中编报基本支出45万元。
厅本级为所属单位代编项目支出预算414.56万元。
厅本级11个项目未设置年度绩效目标;2个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确定的资金量不相匹配。
厅本级4个项目未按规定设置与预算支出范围、效果等紧密相关的绩效指标。
至2020年底,厅本级1个已终止和3个已完工基建项目结余资金638.29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厅本级未经批准出租资产,收入56.26万元未上缴财政;至2020年底,厅本级以前年度国有资产处置收入657.76万元未上缴财政。
厅本级违规向所属单位无偿出借办公用房366.53平方米。
厅本级未按规定编制2020年度会议计划。
厅本级及所属信息中心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1994.20万元。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将下属单位收入946.38万元、支出949.01万元纳入预决算管理。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为下属企业代编预算508.78万元;未根据往年利息收入情况编制收入预算,涉及金额187.47万元。
38最高人民法院院本级和所属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5辆。
院本级1个项目的8项绩效目标中,有7项为定性表述,量化比例低。
院本级2个基建项目结余资金323.36万元未上交财政。
院本级未按规定上缴非税收入101.65万元。
院本级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直接委托所属单位拍摄制作专题片,涉及金额124.26万元。
2015年以来,院本级1个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金额1626万元,其中2020年325.2万元。
院本级无预算安排工程支出199.7万元。
院本级未经批准调剂使用项目结转资金165.18万元。
至2020年底,院本级未将博物馆3310件(套)藏品纳入资产管理。
至2020年底,院本级1002.35万元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将4311.26万元收支在往来科目核算。
2018年以来,所属国家法官学院通州校区闲置。
院本级将236.15万元培训费转嫁所属国家法官学院承担。
所属国家法官学院扩大法官培训专项开支范围605.2万元。
2011年以来,所属机关服务中心的4套房产长期闲置。
39中国文联文联本级未将上年非财政拨款收入7639.9万元纳入预算;决算不实171.41万元。
文联本级将1个项目经费117.74万元转嫁给下属单位承担。
文联本级1个项目预算未细化至具体单位。
文联本级公务用车账实不符。
2018年至2020年,文联本级及所属机关服务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报》社未经政府采购程序采购服务,涉及金额5039.53万元,其中2020年2214.41万元。
至2020年底,文联本级及所属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机关服务中心未及时清理往来账款4069.7万元。
文联本级1个项目在2019年和2020年未制定绩效目标,2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不真实;所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个项目绩效指标可衡量性不高,自评结果不真实。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大众摄影杂志社结余资金356.17万元未上交财政。
所属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1个专业学会违规收取会费29.5万元。
所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违规提前支付2021年项目资金151.75万元。
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出版作品集等未计入资产,涉及金额732.43万元。
所属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少计收入574.13万元、少计支出215.11万元;所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多计支出95.02万元。
2019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1个专业委员会收入未纳入财务统一核算,涉及金额191.59万元,其中2020年68.13万元;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39家专业学会收支未纳入财务统一核算。
至2020年底,文联本级违规将758.30平方米办公用房交由所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下属2家公司、所属中国曲艺家协会下属1家杂志社无偿使用。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文艺研修院未按规定发放公务交通补贴30.55万元。
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经批准出租文联本级房产,取得租金收入124.63万元未上缴财政;所属北京电影家俱乐部出租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房产取得的租金收入172.73万元未上缴财政。
至2020年底,文联本级占用中国文联机关服务中心所属企业车辆2辆,并由企业承担2020年车辆运行费用2.02万元。
2014年至2020年底,所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未经批准开展全国性评比推选活动,其中2020年收费150万元,支出72.38万元。
40中国侨联侨联本级324.04万元收入未纳入预算。所属机关服务中心715.72万元事业收入等未纳入预算,54.55万元财政补助人员经费未按规定在预算中单独反映。
侨联本级未按规定制定赴侨乡开展慰问演出活动的支出标准。
侨联本级1个项目绩效自评未如实反映绩效目标结果。
2019年至2020年,侨联本级1个项目未经批准或评审,直接确定服务供应商,涉及金额3924万元,其中2020年1404万元;所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将期刊印刷服务直接委托给政府采购名录外的企业承担,涉及金额45.84万元。
2018年至2020年,侨联本级未经批准租用办公用房,涉及金额387.5万元,其中2020年150万元。
侨联本级违规提前支付合同款15万元。
侨联本级购置的软件等信息化资产已不适用于项目建设,形成损失123.2万元。
所属中国华侨出版社结余资金50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
2017年至2020年,所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6项课题经费在往来科目核算,未纳入当年决算草案,涉及金额222.08万元,其中2020年35.26万元。
41中国贸促会2018年至2020年,会本级编制培训支出项目预算未充分考虑上年结转,至2020年底该项目结转107.64万元、结余190.71万元;2020年预算执行率仅为7.77%。
会本级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基本支出13.92万元。2019年12月,会本级突击花钱133万元。
2018年,所属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扩大国际会议支出范围71.11万元。
会本级1个培训班违规收费12.59万元。
至2020年底,会本级1个项目结余资金22.43万元未上交财政。
会本级300.27万元支出未纳入预算,也未履行大额资金支出决策程序。
至2020年底,所属机关服务中心和商事法律服务中心12657.22万元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
会本级及所属资产管理中心对1家参股企业履行国有股东职责不严格,3071.58万元国有权益面临损失风险。
会本级未经资产评估和批准,清算并注销1家出资企业。
2012年至2020年,所属机关服务中心未经批准,将301.52平方米办公用房出租。
所属资产管理中心未经批准,将4951.57平方米房产出租。
至2020年底,所属商事法律服务中心1998年购买的250.39平方米房产未办理产权证。
所属《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违规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经营杂志,2005年至2020年取得收益276万元,其中2020年45万元。
所属《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未经登记,成立3个社会团体并对外开展经营活动,2016年至2020年收费1555.09万元,其中2020年242.57万元。
会本级经批准成立的2个社会团体长期未履行登记手续。
会本级1个论坛活动超预算列支177万元。
所属企业未经审批、未签协议为会外企业代持股权。
42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将所属机关服务中心等4个事业单位收支纳入预算,2020年收支合计8699.62万元。
会本级在项目支出预算中编报基本支出306万元。
会本级未将结转资金4230.54万元纳入年初预算。
会本级未按规定及时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会本级向1家所属单位转嫁会议费5.77万元。
至2020年底,会本级公房出租收入16.79万元未在本单位账簿核算。
会本级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直接委托所属训练中心承办2个项目,涉及金额725.45万元。
会本级将1个应由自身承担的项目交由其他单位完成,涉及预算14500万元。
会本级计划外举办13个培训班,涉及培训费用339.19万元。
会本级未按规定将非同级财政拨付的7.5万元项目经费计入收入。
至2020年底,会本级5454件设备未计入固定资产,涉及金额1519.22万元;3个信息系统未计入无形资产,涉及金额280.48万元。
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经批准,将2417.11平方米房产(评估值2522万元)无偿出借。
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按规定制定项目库具体管理办法,且项目库内无储备项目。
至2020年底,会本级未按规定新启动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
会本级及1家所属单位的2个项目部分绩效目标指标值设定明显低于实际情况。
所属备灾救灾中心无预算列支公务用车运行费4.86万元。
所属1家单位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涉及金额260万元。
2017年至2020年,所属事业发展中心未经批准向不符合规定的员工发放公务交通补贴37.64万元,其中2020年11.32万元。
所属报刊社违规单独印制发行特刊,取得收入221.31万元。
43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会本级未将所属培训交流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2家单位收支1633.23万元纳入预算管理。
会本级未将结转资金488.23万元纳入预算。
2019年以来,会本级未按规定新启动项目支出标准的制定工作;2020年,未按要求在部门“一上”预算中说明项目支出标准建设情况。
会本级未按规定及时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会本级未将所属宋庆龄故居纪念品服务部收支14.15万元纳入决算草案。
至2020年底,会本级1个项目的685.59万元资产和1个项目的地上建筑未纳入账内核算。
会本级4家全资或参股企业股权投资未登记入账。
所属1家单位将收入2880.16万元、支出3020.61万元交由下属企业代为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