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图
“三重一大”审计思路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纪检巡察财务审查关键点
21个科技结题专项审计、高企专项审计相关问题问答
一份详细的食堂审计方案
一文弄清围标串标审计:审计线索、审计程序、案例解析
三类20项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对应整改措施清单
专项审计的流程及要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检查要点分析
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内审常见问题及定性依据
人事部门的业务,该怎么审?
人力资源审计:我的最新审计方案
人力资源审计怎么做?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3大阶段90个具体审计方法
企业合同风险清单
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的八项36类重点
公司印章风险汇总
分清什么是:预算价、标底价、招标控制价、投标价、评标价、合同价、结算价
十种 “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形及审计依据
印章管理的风险点及关键管控要点
合同风险的23个坑!10大事项,2个细节
因公出国(境)费审计要点探析(附详细案例)
固定资产审计的9个方面
固定资产审计要点、问题清单及审计依据!
国有房产使用管理专项审计:问题建议、整改落实报告
地方审计部门发现的科技创新领域审计结果部分汇总
如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
存货审计18个常见问题
审计人做巡视巡察工作,如何认识、发现并聚焦问题?
审计查出阻碍“放管服”改革问题及破解之法
巡视巡察审计查账:基本方法、技巧
巡视巡察工作中如何通过查阅资料精准发现问题
巡视巡察报告的问题底稿应包括哪些内容?
工会审计巡察:三方面28个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报告
工会系统经费管理使用负面清单
工会经费巡察查出15项违规问题和整改情况
工程结算审核与结算审计的区别!
工程结算常见的弄虚作假与最详尽的审计方法
工程资料清单
工程项目招投标常见问题的审计思路及方法
差旅费专项审计报告范例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5阶段35个核心要点(以高校为例)
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关注的8大重点
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关注的8大重点
招投标中100种常见违规行为
招投标全流程操作要点解析(从正确解读招标文件开始)
招投标常见的”专业行话53个”
招投标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及审计方法
招标采购基本术语盘点
民办高校审计,要审哪些东西?怎么审?
浅谈招投标审计的重点及审计程序
消防验收中常见的130个问题
深化“放管服”改革审计探析
物资采购审计6大要素,55个核心关注点
科技专项审计应关注的六方面18项内容
纪检巡察审计检查“十点必看”
纪检监察办案中常见的36种财务违规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全清单
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有什么区别
行政人事管理审计关注点与方法探讨
财务专用章、公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有关印章的最全风险汇总
采购专项审计流程:3个阶段49个重要审计关注点
采购审计:访谈提纲模板、审计方案
销售审计:10大核心关注点(实用总结)
高校审计的现状和主要关注点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审计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4大问题发现、原因、治理对策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思路与方法研究
高校食堂平抑资金管理审计思路探析
2023-05-16    2023-05-16    2779 字  6 分钟

一、概述

规定了公司印章管理,旨在加强和规范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印章的刻制、使用、销毁等管理过程。

二、相关制度

印章管理办法。

三、职责分工

各印章使用部门: 提出印章使用申请。

授权审批人员: 负责对印章的使用申请进行审批。

印章保管人: 负责印章保管,提出印章停用、销毁申请。

各成员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负责对印章刻制申请的最后审批。

总经理: 负责对印章停用销毁申请的审批.

法律事务部: 负责新刻印章的登记。

四、控制目标

序号控制目标目标类别
1确保印章刻制得到有效审批经营效率目标
2确保印章得到妥善保管合法合规目标
3确保印章格式统一经营效率目标
4确保印章刻制符合国家标准合法合规目标
5确保印章使用经过领导审批资产保全目标
6确保印章使用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经营效率目标
7确保印章销毁得到审批资产保全目标

五、风险点和关键管控措施

(1)控制目标:确保印章刻制得到有效审批(经营效率目标)

风险1:没有统一的印章刻制审批表,且印章刻制申请表未保存,不利于规范印章刻制管理,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1:公司应当设计统一的印章刻制申请表,印制印章时应当填写申请单,经过部门领导、董办、法律事务部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授权代表审批后才能刻制(申请/审批分离)

风险2:未经领导审批刻制公司公章、法人章、合同章、财务账等印鉴,导致假冒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造成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影响公司合法合规目标

措施2:公司应当设计统一的印章刻制申请表,印制印章时应当填写申请单,经过部门领导、董办、法律事务部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授权代表审批后才能刻制(申请/审批分离)

风险3:各职能部门未经领导审批擅自刻制职能部门印鉴,导致无关印鉴数量增加,造成管理混乱,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3:原则上公司各部门不得私自刻制部门章。如因实际业务需要,确实需要刻制部门章的,须按照公司印章刻制流程申请。(申请/审批分离)

(2)控制目标:确保印章得到妥善保管(合法合规目标)

风险1:刻制公章、法人章及其他重要印鉴由一人负责,刻制完成后,未及时更新台账记录并登记印章样式、刻制时间、授权使用时间、刻制人、刻制部门等关键信息,导致重要印鉴被挪为私用,造成公司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影响公司合法合规目标

措施1:公司印鉴需由董办专人负责刻制工作,印鉴刻制时应有其他人员在场监督刻制并明确记录印鉴刻制数量并将印章与记录交给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审核并备案(申请/审批分离)

风险2:未经领导审批刻制公司公章、法人章、合同章、财务账等印鉴,导致假冒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造成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影响公司合法合规目标

措施2:公司应当设计统一的印章刻制申请表,印制印章时应当填写申请单,经过部门领导、董办、法律事务部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授权代表审批后才能刻制(申请/审批分离)

风险3:公章、法人章等印鉴无归口部门管理,导致印鉴未统一保管,重要印鉴丢失或被盗,管理混乱,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3:公司各类印鉴必须分别由董办、运营中心和各职能部门依职权专人保管;董事会、监事会印鉴统一由董事会秘书处保管。公司印鉴由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保管。各职能部门印鉴由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公司合同专用章由公司运营中心管理。公司财务专用章由公司总经理指定公司财务部专人管理,公司人事调配章由公司总经理指定公司人力资源部专人管理。公司党、团、工会等组织的印章由工会决定管理人选。

风险4:公司财务章、法人章及其他重要印鉴由一人负责保管,导致印鉴保管人员发生舞弊行为,造成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影响公司资产保全目标;

措施4:公司财务章、法人章及相关重要印鉴根据印鉴管理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保管且部门内所有印鉴不得由一人负责保管。(财务章保管/法人章保管要分离)

(3)控制目标:确保印章格式统一(经营效率目标)

(4)控制目标:确保印章刻制符合国家标准(合法合规目标)

风险1: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到具有印鉴制作资质的企业刻制印鉴,导致刻制的印鉴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1:印章的内容、字体、排列顺序和规格等应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经公安机关核准后在指定单位刻制。

(5)控制目标:确保印章使用经过领导审批(资产保全目标)

风险1:印鉴使用无部门领导批示记录,导致未经领导审批违规使用印鉴,造成公司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影响公司资产保全目标;

措施1:重要文件使用公司公章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用印;部门章及各专用章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用印,做好用印登记;子公司需使用公司印章时,先由本单位填写用印申请单,经本(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内审兵工厂)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送公司,公司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领导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核准用印。重要事项报总经理批准。

风险2:无印鉴使用登记记录,导致发生问责事故时无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给公司造成损失;

措施2:申请使用公司公章时,必须填写公司印章使用登记簿,登记内容至少详细记录申请日期、编号、用印资料名称、申请人、发往单位等;在使用部门印章及各专用章时,经部门领导审核批准,做好用印登记。

风险3:合同专用章的用印登记表中的签名不是用印人签字,出现合同纠纷时无法查明相关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人,给公司造成损失。

措施3:合同专用章用印登记表中的签字必须是使用合同章的人的签名。

风险4:没有对印章外借情况进行规范和规定,导致印鉴违规使用,造成舞弊风险,影响公司资产保全目标;

措施4:原则上公司印章不得携带外出,当发生需外出使用公司印鉴时,由用印人员申请,依办法规定的流程审批通过后使用,用印管理人员陪同,并做好用印登记(经办/审批分离)

(6)控制目标:确保印章使用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经营效率目标)

风险1:印鉴保管人员不在岗时,未及时交给委托代管人员负责保管,导致重要文件无法及时盖章,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1:持印人员外出办事或不在单位时应及时授权委托其他人员保管相关印鉴,代管人员在办理用印时除了按照用印审批程序办理外还须详细记录用印登记信息,待持印人员回来后将印鉴和用印记录一同交给持印人员。

(7)控制目标:确保印章销毁得到审批(资产保全目标)

风险1;未经领导审批更改、收回或销毁印鉴,导致印鉴无法使用,造成重大影响,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目标。

措施1:当公司相关印鉴不符合使用需要或因发生变更需要更换时,由印鉴保管人员向部门负责人提出变更或撤销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批确认后办理变更或销毁手续。

风险2:印鉴变更或销毁时无相关人员监督执行,导致应该销毁的印鉴未得到及时处理被销毁人员回收利用,造成舞弊风险,影响公司资产保全目标。

措施2:公司印鉴变更或销毁时董办须委派相关人员监督印鉴的变更或销毁过程并详细记录变更或销毁印鉴数量等内容;印鉴变更或销毁处理完毕后,监督人员向法律事务部负责人汇报。